作者:曾勇凡 马玉荣
“从逆行而上到顺势而进,詹天兵走过了一条艰辛的创业之路。”
詹天兵创建的崇州缘道家庭农场地处崇州市道明镇红旗村14组,占地面积426亩,毗邻川西旅游热线之一的“最美乡村公路”重庆路,距成都市中心50公里。农场成立12年以来,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结合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尤其是在“乡村游学”项目的开发与定位上效果显著。目前,已成功开发出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农耕文化实践与体验研学、以老年人为主体的文化康养游学、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的乡村发展游学项目,有效地把农场的经济效益融入文化价值的传承。
缘道农场先后在2014年9月获得“成都市示范家庭农场”称号;2015年12月获得“首批四川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2016年2月获得“精品农家乐园”称号;2017年3月获得“成都市“十佳”家庭农场”称号;2017年6月获得“成都50佳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目的地”称号;2020年5月获得“崇州市年度优秀人才”称号;2021年12月,詹天兵当选为“崇州市第十五届政协委员”;2022年11月获得“四川省高素质农民创新创业先锋”称号;2023年12月詹天兵被四川省农广校聘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兼职老师”;2023年12月被四川省农广校授牌“农民田间学校”;2024年4月被四川省民政厅授予“观鸟文化老年游学基地”;2024年6月詹天兵被崇州市委组织部授予“乡村振兴特优人才”;2024年9月詹天兵被中央农广校授予“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2024年10月詹天兵荣获“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教师说课大赛总决赛一等奖”;2024年10月詹天兵被聘为崇州市道明镇红旗村集体经济组织CEO 。
十二年前,詹天兵从工作的大城市返回了成都崇州老家当农民,成了邻里乡亲的口头新闻。他曾经历一家央企与一家农牧业上市公司长达16年的历练,从基层员工逐步晋升至公司中高层管理者,是一位响当当、受人称赞的成功人士。然而,他却不甘愿这一切,不顾亲朋好友的再三好言劝阻,毅然放弃人们看好的工作,回到农村甘当农民,按他的话说,他有自己的梦想与愿望。是因十二年前,他的母亲因脑膜瘤手术成为植物人,他不放心,决心要在母亲身边照料她,并陪伴着老母亲,期盼有朝一日能唤醒她。他说:是母亲用勤劳的双手,辛勤的劳动养育了自己,培养了他上大学。詹天兵出生农村,对农村的生产、生活以及自然景观都极为熟悉,也有难以割舍的情结。在照顾母亲的同时,他也渴望重新体验农民的生活,再次感受父母辛勤耕作的情景。于是,他把愿望付诸行动。他在家乡附近的丘陵地带流转了400余亩土地,着手创办了自己的家庭农场,并招募了20多名乡邻为员工,从此成为了一名真正地地道道的新农民。他首先开启了艰辛的水稻、油菜等种植之路,由于无条件与经济能力用机器播、收,全靠人力,投入成本大,经济收效可想而知,亲朋好友为他感到惋惜,认为他放弃了大好的前程,选择回到农村成为农民实在不值,可惜。在亲朋眼里,他是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而对他而言乡村四季的更迭、自然的本真,都充满了韵味。似乎每条田间小路、每片树叶都承载着他童年的回忆,耳边似乎还能听到儿时伙伴的欢笑声。这种感觉很美好。关键是还能在照料母亲的同时,种植粮油作物,养殖家禽家畜。他真心喜爱这份宁静的田园生活,然而他有所不知,却是走上了一条艰苦的创业之路。
詹天兵在经营农场的前三年,遭遇了沉重的打击,每年亏损高达四十多万元。尽管他从事的粮油种植是从小就熟悉的农活,且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但为何还会出现亏损呢?他苦思冥想,心有许多不甘!回乡创业,怀揣着情怀,难道只能得到这样的结果吗?周围的朋友都投来异样的目光,他没退却,保持初心与坚守,他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抽空前往北京、上海、成都周边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与调研,甚至远赴日本、韩国、台湾、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考研。他特别想了解这些地方的农业发展状况以及农场的经营方式方法与模式。经过广泛的考察归来后,他与家人一起进行了深入的复盘,对家庭农场进行了SWOT分析,发现仍具备以下优势:首先农场地理位置优越,距离成都市主城区仅50公里,算是1小时经济圈,靠近消费中心;其次,农场位于浅丘陵地带,自然环境优美,四季分明,民风淳朴;再者,他大学毕业后在央企和上市公司的工作经历,让他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仅靠种田卖农产品找不到钱,也没利润。种的有机大米,每斤成本用了18元左右,上市卖20元仍少有人来买,根本赚不了钱。还是相信他、了想他的同学、朋友想法解决了他的粮食产品销售的问题,也解决了持续创业经费的燃眉之急。
“把人间烟火味用现代文化元素调色,詹天兵厨艺成人喜人爱八宝餐”。”
最终,詹天兵劝服家人,调整了经营策略,以“生态种养为基础,三产融合求发展”作为农场的经营指导思想,开启了三产融合发展的道路。这一调整,使产业迅速找到了正确的方向!首先,引入餐饮服务。为了有效利用农产品并提升其附加值,他租赁村里的一个农家小院进行了厨房、餐厅和环境的改造,并逐步增添了休闲设施,从最初每天只能接待2—3桌客人,到现在能同时容纳300人就餐。相当于自建了一个市场来销售农场的产品,并且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其次,他构建会员制度。为了更精准地为农场产品找到城市消费者,他从最初的17个核心会员开始经营,传递生态理念、讲述乡村故事,到现在会员数量已经增长到2300多个。让会员成为了农场最忠实的支持者、传播者。他用真诚、信誉、品质维护这一片农场生存发展问题。
紧按着,詹天兵带着员工着手美化农场环境。为了吸引更多城市消费者到农场休闲体验,按照乡村美学的特点,他让员工们在田边地头种植了四季花卉供游客观赏,还在农场范围内的山上修建了3.7公里的登山步道供爱好者健身。旺季时,每天能接待1000多人到农场观光游览,有效地为农场吸引了客流。随着会员数量的增加,许多朋友建议农场能提供住宿功能,以便在周末节假日时能带家人朋友来农场小住1—2天,深入体验乡村生活和氛围。经过认真调研和设计,并建立了半山乡村营地酒店20多间套房,一次可按纳50多人,为农场开辟了一条有效的增收渠道,客人的体验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把小舞台变成大课堂,詹天兵把农扬办成传播文化知识的新天地。”
为农场开设农耕体验活动,传承农耕文明,丰富农场的体验感。他还设计了一系列的“农耕、农事、农趣”体验活动,招募城市亲子家庭到农场体验,为农场找到了另一条增资创效途径,引入田园旅拍项目。为了展现乡村四季的美景,用镜头记录美好生活,詹天兵请人设计制作了300多套田园风格的服饰,在田间地头制作了打卡场景,聘请了专业的摄影师用镜头记录游客的农耕活动,并且制作了大量的短视频在各大媒体平台发布,吸引了大量城市消费人群的关注和好评,为农场又找到了一条有效增资的途径。农场开展研学旅行,为了配合城市中小学的双减政策,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农场主动将农耕课程推荐给学校,并且为学校提供农耕体验和研学的基地,农场的知名度进一步得到提升,人气和效益也进一步稳定提升。农场还建立观鸟文化游学基地,每人都有摄鸟爱好者前来体验消费,也是农场一笔可观收入。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农场及周边地区的鸟类数量及品种逐年增加。
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许多不同鸟类,季节性到来栖息,到目前为止,詹天兵已经记录和统计的鸟类有90多种。为了充分利用这一生态资源,农场开展了观鸟摄影和相应的科普游学,积极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也为农场找到了另一条增收增效的途径。随着农场生产经营状况的改善,农场的做法也受到了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为了让更多的农场主尽快找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真正实现农村更美、农人更富、农业更强的目标。詹天兵将农场12年的发展经历进行了梳理和提升,制成教学片,分享给全国各地来参观交流的农场主们。希望他们在自己的家乡能够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实践,并且发挥乡村价值,尽快找到家庭农场的盈利模式,带领周边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如今,农场举办“农场主大课堂”把经验传授给各地农场主,来自湖北、湖南、云南、贵州、青海、新疆、内蒙、陕西、重庆等全国各地农场主纷纷来缘道农场学艺取经。每年詹天兵都将讲学达100多场次,听课人数多达万人次以上。今年9月份,詹天兵荣幸地成为了全国共享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10月份参加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教师说课大赛并荣获总决赛一等奖。这是对缘道农场12年家庭农场创业经历的充分肯定和鼓励。詹天兵满怀信心地说:“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家庭农场,一定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也一定能培养出一大批有理想、有担当的家庭农场主,为农业的转型升级乃至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詹天兵,是一位敢于把梦想付诸行动的人。他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乡村振兴创业经验之路。如今,他正在思考着如何将农场做大做强做实,朝着“链农、带农、富农”为目标前行,力争链接全国各地3000个以上的家庭农场,100万个城市家庭加入的自己创建的农链生态坊,也希望引导更多的农场主走上成功的创业创新之路。
人物小传:詹天兵, 男,汉族 ,1968年5月出生,成都市崇州人,1991年7月毕业于华北(北京)电力大学电力技术经济专业(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曾供职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等。2012年7月转型创建了崇州缘道家庭农场成为农场主,中国民建会员、四川省崇州市第十五届政协委员。12年间,走出了一条以“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融合的农场创业成功之路,12年来,也获得了省(市)仍至全国诸多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