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社区动态

郫都区团结街道仁义村:“一网四链”,走出乡村善治“幸福路”

来源:四川社区网2024-06-24责任编辑:张其丰

仁义村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团结街道中部由原来的筑堰村和仁义村合并而成,主要产业为传统农业,辖11个村民小组,7个小区,常住人口8811余人,户籍人口3657余人。村党委辖4个党支部,1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29人。随着村社区城市化发展,居民对美好生活期待有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村社区对此建立了基本的网格化管理架构,但是对构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思想认识尚未从“网格管理”向“网格治理”转变。

为推动基层治理向网格治理延伸,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仁义村联合成都市郫都区梦享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新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探索“一网四链”工作法,切实为居民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微网实格”精准化服务提质增效。

一“网”全覆盖,构建农村网格化主体架构

一是把准一个“原则”,建实做优微网格。

结合仁义村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地域特征、面积、人口、村民小组划分等基础上,坚持“以地设网、以人定网”的原则,将仁义村划分为4个一般网格46个微网格,开展“线上+线下”服务,助推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二是把握一条“主线”,建优建强网格组织。

仁义村以“党建引领微网实格”为主线,优化构建“村党委—一般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推行网格党组织书记、网格长“一肩挑”,明确网格党组织负责人是网格服务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规范网格党支部职能职责,做好“微网实格”的引领凝聚和组织动员工作,健全村“两委”常态化、精准化联系服务居民渠道;

三是把定一个“基调”,选优配强网格力量。

坚持赋能增效,做强网格队伍,按照“多方参与”原则,发动党员、居民小组长、物管等19名居民骨干担任微网格长(员),引导退役军人、离退休干部、老年协会等成立5支不同类型的志愿者队伍,参与网格治理,有效壮大了“微网实格”的支撑力量。

以“网”促实效,构建运转有序的机制链

一是聚焦能力素养,建立管理考评机制。

为进一步强化和规范网格化服务,充分发挥微网格员管理作用,充分调动微网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升微网格管理精细化服务水平,夯实基层社区治理基础,推出《仁义村微网格员考核办法》,结合“蓉e报”小程序,通过积分的方式从“信息上报”“参与服务”“指令任务”“工作纪律”等几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对积分排名靠前的“微网格员”定期进行公示、评优评先等。

图片1.png

二是聚焦问题发现,建立日常巡访机制。

由一般网格员牵头、组织微网格员、党员、物业、院委会、志愿者等,以“户”为单位,全面摸清每户基本情况,重点跟进低保、残疾、困难、独居老人等人员,建立微网格线下常态化跟进+线下联系平台,开展一对一的居民服务工作。

图片2.png

三是聚焦民生诉求,建立闭环处置机制。

积极构建“网格发现、两委跟进、协同处理”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网格事项“事件上报—受理移交—部门联动—跟踪督办—限时办结—回访问效”的闭环式服务管理,建立健全“小事”网格内处理,“大事”村网格站内循环,“难事”分层呼叫,协同多部门办理,建立居民急难愁盼“一站式”闭环处置机制。

用“网”搭平台,构建协同发展的队伍链

一是聚“网”成矩,提升服务效能。

通过党建引领“微网实格”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建立社区微网实格学习基地,探索形成微网格员培训课程体系,针对网格员、志愿者、自组织队伍常态化开展“蓉e报”小程序使用、入户摸排、赋能培训、一对一督导等,大幅度提高了微网实格工作效能。

图片3.png

二是细“网”入心,拓宽服务内容。

结合居民对活动多样化的需求,充分挖掘小区(院落)资源,打造党建微网格服务阵地、议事阵地、居民服务角,充分发挥阵地优势,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环境治理、便民服务、安全教育、兴趣课堂等活动,带动参与社区发展治理,为居民提供丰富舒适便捷的日常服务,搭建居民和微网格员之间相互融合平台,增加微网格员的集体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图片4.png

凝“网”惠民生,构建需求为本的服务链

一是凝聚“便民网”

定期开展“居民面对面”服务,网格员下沉网格进行走访,“菜单式”收集群众服务需求,链接医院、民政、人社、农业等部门到微网格服务阵地现场办公,开展医疗、养老、住房、法律宣传、农技推广、农村优惠政策等居民热点需求服务,节约居民办事成本,搭建“居民有需求、网格有反应、部门有行动”的便民服务网。 

图片6.png

二是凝聚“关爱网”

发挥社区保障资金的撬动作用,围绕帮贫助困、敬老爱幼等问题诉求,采取“民事民提、民事民决、民事民办”的方式,指导网格长(员)、自组织队伍发起“困境帮扶”微项目,开展独居、空巢老人生活照料、微心愿收集、陪伴照顾等关爱走访行动。

图片7.png

靠“网”助发展,构建乡村善治的融合链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立足发展现状,创新“网格+”工作思路,依托网格构建“自治为本,法治为要,德治为领”治理体系,探索乡村善治之路,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大融合。

一是推动“网格+自治”,补齐治理短板。

通过扩大社区议事会的方式,吸引网格长(员)、党员代表、居民代表、自组织代表参加社区议事会,健全完善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自治制度,提升自我管理与服务能力,通过召开村民坝坝会、入户走访,邻里意见箱等方式,畅通居民发声渠道,鼓励居民敢发声、愿发声,培育居民民主协商意识;通过一系列邻里活动,带动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唤醒居民主人翁意识,参与小区公共事务及村集体管理事务,形成协商自治,共建共享的融合新局面。

二是推动“网格+法治”,夯实治理根基。

针对农村法治基础薄弱的问题,坚持拓展载体、丰富形式,推进乡村普法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全村法律图书室、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广场等阵地,充分发挥网格优势,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治实践等活动助力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

三是推动“网格+德治”,提升治理效能。

顺应社会发展和新时代文明特征,执行新的村规民约,由党员、两委带头以身作则传播新风,逐步引导村民遵规守约,形成新的乡村新貌。将微网实格阵地作为德治的载体,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实践活动,打造出一支新时代文明实践主力军,涌现了“邻里一家亲”“爱满格”等一批文明实践工作品牌。同时着力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宣传家风家训家规、乡村好人事迹等内容。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文明素养,加强居民传统道德传承。



电话:028-84547086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中段1366号
蜀ICP备2023034281号-2
公安网备案:51019002006033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四川社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