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龙泉山下,绛溪河畔,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成都世园会”)落下帷幕。
世园会是全球园林园艺行业最高级别的专业性国际博览会,成都世园会是继1999年昆明、2011年西安后,中国西部第3次举办世园会,也是川渝地区首次举办最高规格的园林园艺盛会。
4月26日到10月28日,186天,从“最美人间四月天”的暮春时节启程,走过“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赤日盛夏,来到“草木摇落露为霜”的宜人深秋,草木荣华、各得其宜;从“花开天府 美美与共”的开幕式,到各美其美的“1+4”会场,再到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公园城市与世园盛会相得益彰,绽放无限魅力,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再一次生动展现。
成都世园会闭幕仪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公园城市的世园之约
“本届世园会是一场非常棒的秀,将整个世园会的水准带到了新高度!”4月26日,成都世园会开幕式当天,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主席莱昂纳多·卡皮塔尼奥表示,“通过成都世园会看到了一个更多维度的中国,那就是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
时光倒回,2020年9月30日,第72届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秋季年会视频会议上,AIPH全体委员通过表决,成都获得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权。
在很多人看来,公园城市的世园之约,可谓相得益彰,彼此成就。
成都,地处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坐拥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本底优势,龙门山龙泉山两山相望、岷江沱江两水相依,拥有已记录原生地天然生长的高等野生植物(维管束植物)3139种,多年来凭借川派盆景和花木编艺享誉世界,是中国第四大花卉产区。
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示范区”,成都将以怎样的方式将绿色发展的主基调贯穿始终,向世界呈现一场具有国际水准、彰显中国特色、体现巴蜀风韵的园艺博览盛会?
本次成都世园会除主会场外,创新增设新津现代园艺、温江川派盆景、郫都花卉产业、邛崃生物多样性保护4个主题分会场,形成“一主四辅”空间布局,将成为传递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满足市民诗意栖居美好愿景的重要载体。
而在2021年成都世园会各项筹备工作正式启动之初,“绿色低碳、节约持续、共享包容”的办会理念就被深深印刻在每个具体环节当中。
看选址——主会场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绛溪河生态绿廊中部,保留了80%地形地貌,3633亩的规划总面积中保留现状林地28公顷、现状树木401棵,并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增加植物多样性;
看配套——郫都分会场会展中心配套民宿项目,采用了加拿大红雪松、海芦苇等绿色建材,在春天花乐园内,有川内首个全周期恒温鲜花馆,并提出“7℃鲜花”概念;
看技术——新津分会场的天府农博园场馆建设使用了绿色生态技术,夏日能营造出舒适的半室外活动空间,冬季可降低中庭周围房间空调热负荷,采光减少了人工照明……
这些也是近年来成都坚持将城市融入自然,在厚植绿色生态本底中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的一个切面。
以花为媒的人文盛宴
走进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绛溪河生态绿廊中部的成都世园会主会场,这里山水相融、丘田相连。拔地而起的摩天轮如天府之眼,俯瞰着芙蓉似锦、翠云织绣。园区设计充分保留了原有的绿色基底,将生态本底和规划景观有机结合,呈现出成都特色和未来之城的山水风貌。
以李白《登锦城散花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为设计理念,锦云楼是成都世园会主会场的标志性建筑。站在楼上登高望远之时,诗人笔下的古成都穿越时空,与繁华都市交汇出一段跨越千年的浪漫。
在中华园艺展区,上海园利用西式拱廊、斑驳的弹石路面组合成一个狭小的上海里弄、天井空间的意象;南京园里楼阁、水池、花境次第呈现,一石一木一花皆是江南园林特色……各地文化的浓缩与精华,共同编织出璀璨的中华文化。
在国际展园中,一园便是一国风光。法国蒙彼利埃市展园,模纹花坛、法式喷泉、法式长廊等元素散发着法兰西的浪漫;英国伊丽莎白园,穿过花廊步入花园,就像是走进田园牧歌的生活。
“成都世园会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以前我只在家附近的小花园里种种花,现在才知道原来植物的世界如此丰富多彩。这次世园会不仅让我看到了美,更让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成都市民张彩菊感慨道。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退休教师吴越敏,在他看来,这次世园会不仅展示了世界各地的园艺文化,更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通过植物这一共同的语言,我们可以跨越国界、种族和文化的差异,共同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当前世界面临气候变化等多种挑战的背景下,成都世园会将使民众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在人们心中播下绿色的种子、绿色的愿景。”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主席莱昂纳多·卡皮塔尼奥说。
成都世园会吸引众多中外游客前来参观。主办方供图
世园会,不只是园艺交流,在润物细无声处,有关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发展理念有了更多被“看见”的机会,而更深远的意义是,国与国之间的友谊桥梁也在此期间自然搭建,交流与合作同时发生。
“天天有活动、周周有主题、月月有精彩”。世园会期间,花卉园艺国际竞赛、AOF国际花艺大师竞赛、城市主题日特色活动、世园大使选拔、世园小记者探园、古树名木艺术展、飞花令传递、非遗文化展示展演、夜游世园——除花卉园艺展览展示外,成都世园会平均每天活动十余场,累计吸引近千万人次前来参观。
以举办世园会为契机,成都也积极转变探索绿色低碳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不断催生和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市场。
例如,郫都区春天花乐园打造的全国花卉交易及产业指数发布平台,为产业上中下游各个端口,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和信息支撑,这将助力郫都区2年内花卉产业销售收入增长至30亿元。
“世园会结束后,郫都分会场将作为‘花主题文化旅游目的地’持续释放生态旅游活力,相关配套及场景将为郫都花卉园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性使用输出,力争打造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花卉产业交流中心和商贸中心。”郫都区农业农村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世园会长达186天的会期,最直接的受益人还是本土花卉产业从业者。
“由于世园会的加持,我们今年的蝴蝶兰销售额比去年增加了三分之一,目前已经突破2000万元大关!”新艺兰园负责人聂永胜说,世园会上他与国内外花商交流,看到了科技兴花的重要性,拟投资1200万元,将位于三道堰的蝴蝶兰种植基地升级为集种植、科研、展示、销售、电商直播、旅游科普于一体的都市现代化优势产业。
聂永胜坦言,科技驱动是项目的最大亮点,“我们将采用先进的组培技术和现代化温控、灌溉系统,确保蝴蝶兰高品质生长,展现现代农业的科技力量。”
不可磨灭的“绿色印记”
春去秋来,花开有序,不胜美哉。
从空中俯瞰成都世园会主会场,整个园区如同一朵盛放的芙蓉花。林木葱郁、水系环绕,绛溪河蜿蜒而过,竹编桥、月漾桥、鱼凫桥等景观桥依次排开,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翻开建设的回忆录,无论是伞状设计的综合服务馆、兼顾夏季遮阳与冬季集热的主展馆,还是采用现代木结构材质的零碳花园,众多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设计大师的共同努力,让成都世园会在集中浓缩地展现全世界园艺盛宴的同时,留下不可磨灭的“绿色印记”……
成都世园会主展馆旁,是湛蓝澄澈的绛霞湖,其三面原生态地形、一面人工构筑堤坝,造就了“悬湖漱玉”瀑布景观对自然落差的顺势而为。
“绛霞湖的建设是在两级台地地貌基础上,依山就势营造了上下两湖,大幅节约了工程挖方。”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项目负责人蒋胜银介绍,湖中还构建了动植物水生态系统,让湖水得以自行净化。
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内展园。人民网 彭茜摄
不仅如此,透过建筑、能源、科普、器材等各个方面,成都世园会集中向世界展示着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比如,以科技赋能环保,主会场1号门中央矗立的三片“花瓣”是隐藏的“雨水收集神器”,预计年收集雨水量约2500吨,可满足园区2公顷绿地的日常浇灌用水;主展馆采用分散空调和引入湖面新风等形式,其节约的能耗相当于30个普通家庭的空调年能耗量。
再如,让可持续落地落实,温江分会场的场馆都是在原有建筑和设施上改建而成;邛崃分会场的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运用了“低干扰开发+保护生态价值”“无界展陈+展示生物多样性”的设计策略。
一场盛会,除了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也会为城市发展留下鲜明印记。通过世界舞台加速拥抱绿色发展,186天短期展会,更将转变为城市发展长期红利。
早在成都世园会开幕前,成都世园会主会场总规划师黄聪就表示,世园会会场中的各个驿站,哪怕是一个200平方米小建筑,都将在会后植入新的功能,实现园区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成都世园会闭幕后,主会场拟更名为“成都世界园艺博览园”,依托世园会构建的开敞公共空间将转化为城市的重要公共活动载体,实现生态价值的转化,持续为市民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承载2025年世运会项目,继续保留成都世园会的大众记忆,持续展示公园城市营建成果。
核心建筑中的锦云楼将转化为西蜀古典园林博物馆,主展馆将转换为成都东部新区文化艺术中心,综合服务馆将转化为未来公园社区邻里中心,天府人居馆将转化为川蜀民宿体验群,植物馆将转换为绿色研发展销中心……
成都世园会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提升、环保节能低碳的生活理念等衍生价值,都将产生更持续的“后劲”。
盛会有时,余韵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