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明实践

解码东洪精神:平凡生活中的不凡力量

来源:四川社区网2025-03-28责任编辑:李静怡

在成都东洪社区,“精神”不是一个缥缈的概念,而是融入街巷烟火的具体存在。当居民们用“孝义”“互助”“奉献”这些朴素的词汇描述自己的家园时,东洪精神的轮廓已清晰浮现——它既是代代相传的文化根脉,也是破解现代社区治理难题的钥匙,更是普通人书写不凡的生命态度。

东洪精神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生长于真实的生活场景。83岁老党员邹泽金的故事让“奉献”二字有了温度:疫情期间,他戴着老花镜挨家挨户登记信息,佝偻的背影成为社区最安心的存在;一位普通大姐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婆婆,连指甲修剪都亲力亲为,让“孝义”不再是书本里的典故。这些鲜活的个体,构成了东洪精神最生动的注解。

社区通过“文化讨论会”搭建起发现故事的平台。当居民们用卡片写下关键词、讲述身边人时,抽象的价值理念被转化为可触摸的生活片段。有人提到总为独居老人送餐的邻居,有人说起义务修理小区路灯的维修工,这些碎片化的讲述逐渐拼凑出完整的精神图谱。这种“由人到事、由事到理”的提炼过程,让居民在倾听中自然形成价值认同,实现了从“我家好邻居”到“我们好社区”的观念升华。

“孝老爱亲”“邻里互助”这些烙印着传统文化基因的品质,在东洪社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曾经的农耕文明孕育了“一家有事百家帮”的集体意识,如今在城市化进程中,这种意识转化为社区治理的独特优势。党员带头成立志愿服务队、网格员化身“移动调解站”、居民自发组建巡逻队,传统伦理悄然转化为现代社区的运行规则。

东洪精神的价值不仅在于精神引领,更在于破解现实治理难题的实践智慧。社区曾面临新旧小区融合难、公共事务参与度低等典型问题,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破局关键!通过挖掘普通居民的故事,让“榜样”可亲可学。定期举办的“好人好事”展览中,主角可能是楼下开面馆的老板、隔壁接送孩子的宝妈。这种“平民英雄”的塑造,打破了“模范必须高大上”的思维定式,让更多居民意识到:善行不必惊天动地,点滴坚持即光芒。

东洪社区的实践揭示:社区精神建设不是打造完美乌托邦,而是要在现实中找到理想与生活的连接点。当送孩子上学的母亲顺手扶起倒地的共享单车,当退休教师义务开设社区课堂,这些微小的善意正在重塑现代社区的交往方式。

当前,东洪精神正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对于中国无数正在城市化进程中寻找方向的社区而言,东洪经验提供了重要启示:真正的社区精神,不在标语墙上,而在张家阿婆端给李家的那碗热汤里;不在汇报材料中,而在风雨无阻巡逻的志愿者手电筒的光束中。它提醒我们:当每个普通人都成为精神的传承者与创造者,社区便能生长出抵御时代变迁的坚韧力量。

这种力量,或许就是东洪精神给予现代社会最珍贵的礼物——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永远保留一片温暖的精神原乡。

稿件来源:成都紫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电话:028-84547086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中段1366号
蜀ICP备2023034281号-2
公安网备案:51019002006033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四川社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