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温江区打一场漂亮的大气污染防治战

来源:2019-12-06责任编辑:黎明

       这几年在成都,出现了一群“追峰人”。家住成都市温江区的摄影爱好者田相和就是其中之一。

  从2016年开始,他的镜头就追逐着城市尽头出现的绵延雪山,最喜欢拍城市与雪山的同框。

  近几年田相和发现,雪山从“稀客”变成了“常客”:2016年只有十多天拍到了雪山,2017年就增加到三十多天,2018年这个数字超过了五十,而今年雪山“现身”的天数更多。正是空气质量的提升,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生态品质提升背后,是温江区切实保护好成都平原的通风廊道,聚力打造低碳温江的丰富实践,让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美景放眼可见,生态幸福感全民共享。

  节能减排低碳城市打造“三升一降”

  三年前,中国和瑞士达成低碳城市项目合作,旨在通过输出瑞士在城市区域减排等方面的技术,来减缓中国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推动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转型,促进绿色增长,推动可持续发展。该项目在多个城市进行试点后,落地成都市温江区。

  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四期)正是其中的一个低碳示范项目,主要以中心内1号楼进行绿色建筑的推广试点。

  “最大的不同就体现在机电运作的能源和整个建筑结构设计装饰上。”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四期)项目现场负责人王刚介绍,这栋建筑用于办公,而内部所需的中央空调、照明以及部分会议系统办公所需基本用电,都是通过地热驱动所得。“建筑内的地源热泵系统将采取地下100米的地源热并通过循环管道送至地面,再通过先进的设备工艺进行转换,与采用化石能源相比,这种方式实现了污染零排放。”

  不仅如此,办公楼采用特殊的板柱剪力墙结构,用地源热泵系统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使办公楼节能隔热效果显着。外窗配备电动百叶外遮阳系统,屋顶保温层厚度为普通建筑的三倍,从而使办公楼达到微能耗建筑标准。

  这不过只是温江区低碳城市项目的一个缩影。据悉,整个项目建设主要包括了调整能源结构、支持绿色交通、推广绿色建筑、推行低碳消费、实施绿色低碳工程以及提升低碳发展基础能力六个方面。项目推进以来,温江取得了“三升一降”的显着改变,即燃煤锅炉淘汰率和清洁能源改造率提升,新能源公交和单车出行所占城市出行比例提升,城市绿色建筑面积提升,单位GDP能耗下降。

  整治“心肺”空气优良天数较去年同期增加37天

  尽管正在施工中,但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四期)项目却呈现出“整洁”的状态:被冲刷干净未见泥浆的路面,排列有序堆放整齐的砖块,建筑物上不停喷洒出水雾的高空喷淋设备……王刚告诉记者,从施工开始,工地上就采取了不少措施治理扬尘。

  不光是三医创新中心(四期)项目这个点位,纵观整个温江区,大气污染防治的“战役”由面及点,深入到各个镇街。

  今年,全区为破解“心肺之患”“呼吸之痛”的难点问题,建立了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措施、从借智借力到联防联控、从规定动作到自选创新的科学治气模式,打了一场漂亮的大气污染防治翻身仗。

  为摸清家底,全区引入“环保管家”,聘请专职环保巡查员,走街串巷实地入户调查,对全区大气污染源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排查。截至目前,共摸排定位4178个大气污染源。

  同时,温江区积极构建大气污染防治监管体系。建成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标准站3个、小型站10个、微站43个、汽车尾气遥感监测站点3个,实现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站点全覆盖。并依托“互联网+”,实现大气污染防治与环境监察移动执法、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等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大气污染问题统一调度、实时联动。

  为了让防治措施落实到位,责任的“板子”打得准。全区制定出台《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在全市率先以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指标为标准,设置“压减燃煤、治污减排、控车减油、清洁降尘、综合执法、科技治霾”六大行动分项目标,将空气质量六项浓度目标任务分别分解下达到各部门,明确目标牵头单位,强化“用数据评判成效”的考核导向,围绕各项指标作“减法”,将“总牵头压力传递到具体牵头单位”。同时还建立起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机制。

  “战役”成果明显。根据温江区生态环境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温江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去年同期增加37天,PM2.5同比下降14%。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晨



电话:028-84547086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中段1366号
蜀ICP备2023034281号-2
公安网备案:51019002006033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四川社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