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社区动态

从泥到器丨坛罐小院里的“陶”醉人生

来源:四川社区网2024-03-11责任编辑:张其丰

前言:

推门入院,满是古香古色、乖巧可人的陶艺作品,迎来不少居民驻足。坛罐小院——得名坛罐的历史,这里是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公兴场社区,谁能想到以前这儿曾是一家造窑工厂,它见证着陶瓷发展的兴衰。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陶艺这门艺术正在慢慢被人淡忘,退出了当代人的视野。

“始于火,成于土,瓷比玉,宁碎不折。这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生活。”社区陶艺达人刘雄,人送“熊猫老师”称号,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坛罐小院里他的“陶”醉人生。

 

兴趣,是外行人最好的老师。

他说:“那时候,感觉时间都静止了,我在与它对话。”

熊猫老师很早就爱上了陶艺,上大学时,他经常在无事的下午静坐在光线通透的陶艺室里,独自一人制作陶器。他很享受这个过程,享受每一件作品带来的成就感,这是盛满他生命和时光的东西。“泥土与火创造出的不仅仅只是一件简单的陶器,更是象征着自由的艺术作品,是每一位制作者的心血。时间是永远不能停留的,但当每一件或精美或粗糙的陶器出窑时,时间的刻度就有了锚点。”

 

传承,是手艺人对作品的交代。

他说:“陶艺也是很好的亲子活动,因为你没空摸手机,所做的作品都是用心的,独一无二的。”

偶然的机会,他走进怡心街道公兴场社区,被社区坛罐的历史深深吸引,社区书记说:“我们在寻找这样一个人,将以前坛罐窑里的故事继续讲下去”。于是,每到周末和节假日,社区陶艺教室都会迎来一波波的孩子和家长来制作陶艺,材料准备灵感原型创作、陶胚修整,然后经历两次烧制,中间的过程要上色上釉,仅烧制一件成品就大概需要两个礼拜左右,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让人期待的过程。

一开始,参与的人并不多,有的人参与1次就离开了,有的小朋友没法静下心来,纪律难以维持,他既要处理本职工作,又要做社区活动宣传,忙的脚不沾地。夏天,在接近40°的社区教学室里,他耐心地教授小孩子,常常热得满头大汗。他喜欢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人生思考、生活态度,借助动物、场景和人物等去表达当下的情绪或感悟。“我不希望自己的学生一定要追求完美,歪一点,缺一点,都没有关系,大胆一点,不用按部就班。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个性,每件作品应该有自己的特点,最重要是随性、随意,不要为了效率就抛弃质量。”就这样,陶艺教室里堆积了越来越多的“残次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慢慢的,参与到陶艺课程的学生越来越多,熊猫老师有了自己的“小徒弟”!

 图片1.png

图片2.png

匠心,是值得尊重的品质。

他说:“陶艺作品有也生命和故事,守正创新,希望更多的手艺人被看见”

今年,已是熊猫老师加入在社区开展陶艺公益课的第3个春秋。陶艺,不仅是一个作品,它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因陶而聚,社区儿童在社区得到了照顾,减轻了父母居家照顾的负担。因陶而聚,不相识的家庭聚集在社区,他们成立起来了陶艺爱好小组。因陶而聚,蓉漂青年在这里得到放松,抛开手机,摆弄泥土,难得闲适。随着作品越来越多,社区里有了“陶艺工作室”,大大小小的活动里,吸引着不同的年龄的居民前来体验,陶艺公益课,荣登社区公益课堂热门榜。熊猫老师说:“优秀的本土陶艺艺术家还是相对稀缺的,希望政府可以牵头,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来培养更多的艺术家,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让大家进行交流。” 他还是会继续干下去,向更多的人讲述坛罐窑里的故事,讲述一个个作品背后承载的梦想和期盼。

图片3.png

社区书记说:“当下,社区正在以场地换服务的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社区能人、匠人、达人入驻社区,他们个个身怀绝技,他们都有一颗公益心,无私奉献居民。书法、陶艺、茶艺、插花等公益课程种类丰富,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居民的参与度提高了,对社区的了解就更多了,社区融合也就建立起来了。”(成都市武侯区有你社区发展中心)

图片4.png



电话:028-84547086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中段1366号
蜀ICP备2023034281号-2
公安网备案:51019002006033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四川社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