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社区动态

“繁花篱下”保夜市 “校社企居”护街区

来源:四川社区网2025-05-16责任编辑:张其丰

一、街区简介

(一)繁华的烟火夜市

花篱夜市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团结街道学府社区,周边道路环绕、高校云集,四川传媒学院、四川工商学院等多所院校汇聚于此,为夜市带来了大量年轻消费群体。夜市近邻密集型居民区,拥有 24 栋居民自建房和1条摊贩小巷,共计约 571 个店铺以及 21 个固定摊贩。夜市经营业态丰富多样,餐饮类商铺占比近50%,酒店、酒吧、KTV等休闲娱乐类店铺占比近15%,日常消费需求旺盛,每日人流量可达数千人。

(二)繁荣的安全隐患

繁荣的花篱夜市背后隐藏着诸多安全隐患,由于街区内大部分建筑多为老旧自建房,设计初期缺少现代安全专业指导,导致各建筑内消防通道狭窄、消防设施数量不足且老化损坏严重,线路铺设私拉乱接现象严重,极易引发电气火灾。另外餐饮企业多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部分商户存在气瓶放置不当、未安装燃气泄漏报警装置等情况。考虑到夜市人员密集、流动频繁、成分复杂的特点,这些安全隐患若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威胁着商户和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会制约夜市的正常运营。

图片1.png

二、街区安全工作概述

成都市郫都区梦享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自2024年介入花篱夜市街区工作以来,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依托社区党组织充分联动“校社企居”四方主体构筑安全基石,通过实施“四全”工作法系统性开展街区安全工作,改善和解决消防、电气、燃气等多方面的安全隐患,兜底保障了街区的日常安全水平,成功构建起了坚实的安全防护网络。

(一)高校“全”周期引领,“校”准安全大方向

借助西华大学专业知识优势,联合社区党组织实施“产学研”项目,将多专业校内课程搬入户外街区空间,全周期兜底保障花篱夜市安全防线。前期结合夜市功能定位与周边环境,联合安全、建筑等专业师资组建调研团队实施田野式调查工作,对夜市消费区、居民住宅区、公共聚集区进行实地摸排调研,测量、记录、评估各区域安全数据和真实情况。中期依托调研反馈数据信息、资料图纸联合街区各主体参与式规划设计制度公约、逃生地图,发挥高校教育力量给予8次赋能支持服务,给予多个安全可行性建议。后期,助力制定街区安全系统更新计划,在专业考量现有设施设备使用维护、安全性能等情况,新引入电子升降桩设施,确保夜市安全水平与时俱进。

图片2.png

(二)社区“全”方位统筹,“社”织安全防护网

依托学府社区微网实格工作基础,精细划分网格地图,组建网格队伍定时定点巡查街区商铺、流动摊位及公共区域,依照安全清单仔细核对、验证消防器材、电气设备、燃气使用情况,确保风险隐患及时排查。同时发挥社区区域化党建力量优势,组织社会力量织密“安全网”,线上利用新媒体渠道广泛宣传安全知识,线下组织商户、居民多次实施逃生演练,定期邀请辖区企事业单位骨干参与维护保养消防栓、应急照明等设施,积极开展多个安全主题活动,全力推动安全意识渗透到夜市的每一个角落。

(三)企业“全”员化参与,“企”聚安全强磁场

动员夜市商铺企业、流动摊贩全员参与,成立社区安全行动联盟,积极搭建安全“强磁场”,全员参与保障街区安全底线。依据经营范围、区域位置开展个性化课程,分类分时依据岗位特点教授必备安全技能,鼓励商家老板及员工纵向传递知识,联盟企业间横向排查隐患,确保将安全隐患排查落实到细化到企业与个人。此外,鼓励联盟成员代表率先履职担责,建立严格的企业内部安全责任体系,参与韧性安全主题社区建设,制定街区安全公约和管理制度,捐赠安全设备、支持安全宣传活动,为夜市安全运营注入强大能量。

(四)居民“全”过程监督,“居”安思危筑堡垒

召集居民骨干担任夜市街区“信息员”,在各点位张贴公示二维码及联系方式,确保来往游客、居民发现消防通道占用、电线私拉乱接等问题时能及时反馈。同时鼓励居民骨干担任“排查员”,设立“安全彩蛋”“安全盲盒”等激励措施鼓励协助排查隐蔽隐患,线下做好安全问题整改措施跟进,确保问题彻底解决。此外还邀请居民游客担任“宣传员”,带动周边居民共同关注街区安全,多渠道汇集整合街区安全优化建议,提出了如优化照明设施、增设警示标识等多条建议,推动街区安全管理不断完善进步。

三、“校社企居”筑根基,协同聚力“新”平台

(一)搭建平台“加”力量,“花”开并蒂凝共识

构建“校社企居”四方联动平台,明确校社企居各方权利义务。例如:高校凭借专业知识,提供安全风险专业指导,企业依据自身营业范围,落实日常安全责任制度,社区则从微网实格、基层动员等领域出发,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安全系列工作,居民则围绕街区日常商业运营和生活所需动态监督。通过这些制度,四方在街区安全工作上达成共识,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兜底保障夜市街区安全工作水平。

图片3.png

(二)信息互通“减” 隔阂,“茎”通八达畅交流

联合“校社企居”四方组建社区安全行动联盟,建立定期会议机制,四方主体共同商讨安全事务,及时共享安全信息。同时利用线上交流群组,交流期间摈弃繁琐的沟通环节,将“说问题、聊办法、筹资源、促行动”的方式贯穿始终。若夜市运营期间出现安全事故、隐患,各方则在线上群组内及时告知各方,社区迅速安排人员排查落实,高校提供专业优化建议,居民做好宣传动员、信息传递和过程监督,商户配合整改,高效解决问题,保障夜市安全。

图片4.png

(三)优势互补“乘”效能,“叶”茂枝繁强保障

高校提供专业技术和人才、社区提供资金和场地,商户提供夜市运营所需物资和信息,居民提供人员组织和基层网络,四方优势互补,互相借力。例如在街区应急演练中,社区链接资源提供阵地空间支持,高校协助制定科学演练方案并提供技术指导,商户充分反馈实际操作问题,居民积极做好基层动员、教育工作。依托联盟、机制、资源发挥的乘数效应,使各方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在各方的努力下切实提升夜市街区应急处置能力。

(四)明确权责“除”推诿,“根”深蒂固筑防线

为避免各方推卸安全责任、增强安全责任意识,通过构建四方安全责任清单的方式,因地制宜出台了10个夜市街区安全制度,清晰明确了各方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同时针对夜市运营期间的安全工作的情况,根据“优良中差”四个级别进行评级,在联席会议中反馈安全评级情况,获得“差”的相关单位则要求整改,而对安全检查工作表现为“优”的主体则进行表彰奖励,减缓其营业压力。 

四、高校赋能“强引领”,韧性安全“新”街区

(一)街区运营“加”保障,“花”期守护保安全

在夜市前后期规划改造阶段,聘请西华大学专业团队全过程参与夜市街区安全工作,借用高校专家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在街区安全地图制作前期全面进行了风险评估,分析出多个消防、电气、燃气等方面潜在隐患,提出了14条提出合理规划建议,尤其是商户、流动摊贩的规范经营问题,如优化消防设施布局、规范水、电、燃气线路走向等。同时根据居民、游客反映的风险安全隐患信息,及时提供解决方案,定期复查隐患整改情况,持续跟踪监测潜在隐患。

图片5.png

(二)强基提能“减”风险,“茎”向施肥解难题

针对夜市不同区域、不同主体、不同人员,分批、分层次开展培训服务,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理念、法律法规和应急指挥培训,提升管理水平;对流动摊贩、一线工作人员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如燃气安全使用、电器设备操作规范等培训。在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内,确保不同人员掌握相应安全知识和技能,减少因安全意识不足、人员操作不当引发的安全风险,提高街区整体安全防范能力。

(三)产学研用“乘”创新,“叶” 绿枝繁促结合

高校与夜市深度合作开发产学研项目,鼓励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将课堂知识转变为课外安全实践经验,针对夜市安全隐患难排查的难题,利用各类智慧科技技术,将烟雾报警器、燃气检测器、消防栓等安全设施安装至商铺、街区等区域,实时24小时安全监控。若街区店铺发生异常温度数值、烟雾参数异常的情况,依托这些设施能够实现及时警报并通知相关人员。在酒店、居民楼等生活休闲区开通楼顶逃生通道,修理完善电瓶车棚设备,多维度增设安全服务场景,为街区安全事故发生后人员疏散提供安全保障宝贵时间。

(四)研究报告“除”盲区,“根”植典型共提升

凝聚高校智慧形成安全隐患排查报告,报告内容包含规划设计、制度建设、氛围营造、物资增设等全方位的专业建议,通过这种方式,让专业知识和安全措施在真正的“生根发芽”。同时举办安全主题交流会,积极学习、了解其他街区安全工作经验,解析安全事故发因,共同探讨安全隐患排查、安全事故处置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会后传播分享街区安全案例、风险排查方法等,最大化消除街区安全管理盲区。

图片6.png



电话:028-84547086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中段1366号
蜀ICP备2023034281号-2
公安网备案:51019002006033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四川社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